《猜数游戏》教学设计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猜数游戏》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和7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感知并了解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3、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交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序思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发展他们的数感。
4、在运算过程中养成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5、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6”和“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具准备:6个棋子或糖果、口算卡片
学具准备:学具盒或7个糖。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导入新课
1、师生玩手指游戏。
2、同桌玩游戏。
3、师谈话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二、适度引导,自主探索
活动一:通过猜数游戏,学习6的加法
1、老师变,学生猜。
师:(突然举起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什么?
生:糖
师:左手有几个?右手呢?一共有几个?谁来说一个算式? 老师顺便把算式写在黑板上。(随机出数字)
生1:2+4=6 生2:4+2=6 (师板书)
师:看,老师再变!(一只手1个,一只手5个)谁能说一个加法算式?
生1:1+5=6
生2:5+1=6 (师板书)
师:小朋友都很聪明,能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老师的戏法也躲不过你们的眼睛,还可以怎么变?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糖来变一变,并把算式读出来。
2、一生上台进行变戏法活动,其余学生说算式。
3、全班交流算式,师生共同整理并发现规律。(四人小组展开讨论)
4、师小结。
5、手指游戏,巩固6的加法。
(1)师生玩
(2)同桌玩
(3)请两个学生代表玩。
活动二:通过猜数游戏,学习6的减法
1、师:还想不想再玩一次?(随机出数字)
老师这儿有6颗红枣(两手一捂,打开一只手,露出2颗)这边捂住几颗,谁来猜呢? 生:4颗
师:你是怎么猜到的?你能列一个减法算式吗?
生:总共6颗,露出2颗,6-2=4 (师板书)
2、学生同桌玩
师:你们想玩玩这个游戏吗?请拿出课前准备的6颗糖,同桌一个小朋友捂,另一个小朋友猜,并记录算式。 (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把你的减法算式和大家交流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所有可能得到的算式:6-4=2,6-2=4,6-5=1,6-6=0,6-0=6,6-1=5。)
3、师生共同整理算式,并小结。
活动三:通过学生自己摆一摆,学习7的加减法。
1、师生课间操。
2、学生动手摆,掌握7的加法。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好的7颗糖,摆摆看:几加几等于7?
(2)(根据生回答老师有序地板书算式)
3、学生动手摆,掌握7的减法。
(根据生回答老师有序地板书算式)
4、小结。
三、巩固提高
(一)1、听《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
2、让学生续编故事,并列算式。
3、师小结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练一练
抢答(卡片)
四、数学游戏
同桌两人玩6和7的数字组成游戏。
五、课堂总结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猜数游戏》
教学目标:
1.在猜数游戏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得数是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加减法的算式,并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发展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游戏导入,合作交流,培养兴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棋子、磁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呢,我们来玩一玩凑数游戏,这个游戏呢是凑五游戏,也就是说老师说出一个数,你们要出另一个数可以和老师的数加起来等于5的。好开始!
师:我出2,生:我出3,
2、同桌互猜
看来同学们的反映可真快,已经掌握了5的加减法了!
二、新授6的加减法
(一)想一想,手中有多少个棋子?
1、老师再和大家玩一个游戏好不好?我们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在玩这个游戏之前呢,老师要先跟大家讲一下游戏要求(幻灯片展示)
好,现在听懂老师的要求了吗?那我们开始吧
2、老师的左手有几个棋子?生:4个,右手呢?生:2个。
对了,现在老师要把两只手的棋子合在一起,你们猜一猜,现在老师手里一共有多少颗棋子?生:6颗棋子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3、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我们可以用数学算式来表示也就是
4+2=6 2+4=6(板书)
(二)猜一猜,手中有多少个棋子?
1、还想不想再玩一次?我们还用这6个棋子
2、老师的两只手里都有棋子,如果告诉你一只手里有几个,你能猜出另一只手里有几个吗?
老师的左手有3个棋子,那你们能不能猜出老师的右手有几颗棋子呢?为什么?
生:老师的右手有3颗棋子,因为一共有6个棋子,老师左手有3个,右手一定有3个。
3、能把你的想法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6-3=3(板书)
4、接下来,我们用画一画的方法,来表示计算过程:
(1)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在学习单上用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表示6-3=3。画完之后再与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画的。
(2)学生上台展示。
5、从刚才我们的学习中,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几的加减法吗?
……此处隐藏7298个字……,孩子们每猜一次,就看看小朋友的右手,自己是不是猜对了,如果你猜对了,就骄傲的拿出铅笔在表格的左边写上同桌小朋友左手的铅笔的个数,右边的格子里填上你猜对的铅笔的个数,孩子们看啊,老师准备的表格真是长啊,足够你们玩很多次猜数游戏了,不过为了难倒你的同桌,请不要重复,比如,第一次我左手拿着一只铅笔,第二次我就不出一只铅笔了,我多出点铅笔,来考考他,老师友情提醒啦:做游戏时,请你们悄悄的,不要打扰其他组小朋友的游戏,好不好?我们要比一比看看哪组小朋友最像数学家,比一比哪些孩子猜得最快,填的最多。老师等会要在投影上展示你们这些小数学家们的研究成果。
生:同桌开始猜数游戏,并开始记录。
3、成果展示
师:时间到,请我们的数学家停止你们的研究,一二三
生:请坐端
师:真是一群听话的小数学家们,研究了这么久肯定很累了,我们静下心来欣赏下小小数学家们研究的成果好不好?小耳朵
生:竖起来。
师:这组小数学家做了好多次猜数游戏啊,记录了这么多,看来他们猜得特别快,真是反应快啊,老师觉得他们的表格看着不清楚,我来总结下大家的记录好了(PPT展示),我也有张记录表格(黑板板书)。左边是1,右边就是5,左边是2,右边是几啊?4,左边是3,右边的大家一起说3,左边是4,右边是2,左边是5,右边是1,,咦?没有了吗?好奇怪,我们只学习了1,2,3,4,5,6,吗?还学习了什么数字啊?有一个特别的数字它是0,它表示没有,猜数的时候我可不可以左手拿0只铅笔来让你们猜啊?(用手示范游戏)
生:可以,左手是0只,那么右手就是6只。
师:那我可不可以左手拿6只,那么猜猜我右手有几只呢?(用手示范游戏)
师:(记录完整)仔细观察这个表格,里面的数有什么特点?
生:左边这排是从0-6,右边这排是从6-0,每一排的两个数加起来都等于找朋友
师:你们能记住这些加起来等于6的一组一组的数字吗?
生:能
师:你们说能就能吗?要考一考才知道,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如果你记住了这些两个两个的数字,就肯定能找到好朋友,老师这里有苹果宝宝,每个苹果宝宝里都有一个数字,请你去找好朋友,你们两个的数字加起来等于6,那么你们就是好朋友,请几位同学上来做可爱的苹果宝宝。游戏开始(播放音乐:找朋友)
生:孩子们开始热闹的寻找和自己能组成6的好朋友。
师:时间到,我们来看看他们找到好朋友没有呢?0号苹果宝宝你找到好朋友了吗?
生:我的好朋友是6号苹果宝宝。
师:同学们0号苹果宝宝找对好朋友没有啊?你们怎么知道找对了,怎么想的?怎么列算式的?
生:0+6=6或者6+0=6
师:真是聪明的苹果宝宝,请你们两个好朋友手牵手下去吧,谢谢你们苹果宝宝,我们来看看1号苹果宝宝,你的好朋友是谁啊?怎么想的?怎么列算式?2号苹果宝宝?咦?3号苹果宝宝,你怎么没有找到好朋友啊?3号苹果宝宝的好朋友是谁啊?
生:是3,
师:哦?原来3+3就=6啊,老师忘记了,原来我也有一个苹果宝宝,我就是3号苹果宝宝啊,你好,很高兴和你做好朋友。请孩子们下去吧,非常感谢我们可爱的苹果宝宝。看来同学们确实已经记住了这些能组成6的数字,真是了不起的孩子们。一节课就记住这么多东西真是了不起,我们给自己鼓励一下,棒棒,我们真棒!也!
5、课堂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一种猜数游戏,我认识了苹果宝宝,知道了加在一起等于6的两个苹果宝宝是好朋友,我还知道了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
四、教学评价和反思
这堂课是建立在孩子们已经对加法和减法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并且要求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已经培养到一定程度,学会了和同伴协作游戏,学会了边游戏边记录的方法,但是这些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数学教学就应该试着多给孩子们感悟和体验的空间,让他们像小小数学家一样去发现,可能孩子们会比我们预计的要聪明要能干。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很有限,我的教学设计以游戏为主,通过语言激发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好胜心,培养孩子们对数学的喜爱和兴趣。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7本单元教材围绕以下几个知识点展开:会用字母表示数、常用的运算规律、公式和简单的数量关系;根据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会解简单的方程,会利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探索用等式性质解“ax+b=c”这样较复杂的方程。让学生初步接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思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在单元前3个课时中,学生初步感知了用字母表示数,并学习了用“加减、乘除等式性质”解类似“ax=b”和“x+a=b”的简单方程。通过猜数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找出等量关系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有新的了解:设未知数。并自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进而发现方程并非已学的简单方程。在教师引导下,先运用加减等式性质求出“ax=c”,再运用乘除等式性质求出未知数。对学生而言,重要的是找到2种等式性质的综合运用方法。
整堂课目标设定合理,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能运用2种等式性质解“ax+b=c”这样较复杂的方程,能在教师的示范下简化解方程的步骤,基本建立起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的概念。
1、在对教材的把握上,应该由教师给予的知识性问题,如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简化解方程的过程,是由教师直接教给学生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自己又对单元教材进行了系列化的研究,有助于对教材的进一步理解。
2、同时,课中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时间、空间。比如,在探索如何解教复杂的方程时,在“2X”的处理上给予了足够的观察思考的空间,拓展了学生研究角的空间。这里揭示出隐藏在数学教材背后的数学概念,有助于学生对以后知识的自然沟通。
3、在处理“2X”的问题时,通过学生观察课件,去感悟“2X”作为一个未知数,同时又是一个加数的双重身份,实现了学生运用两种等式性质解方程的一个蜕变。这也是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中所一直倡导的。
这节课还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1、在让学生用两种等式性质解方程时,对“几X”在等式中的角色强调过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淡化角色的强调,学生更能接受。2、缺少对学生回答的一种判断、强化、比较、组合。对课堂中学生所产生的一些资源捕捉能力不够。3、教师问题的提出不清楚,影响学生的思维。主要表现在教师把的太牢,问题提得太小,太细,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变的很小,学生思维空间小了,思维的差异性呈现不够,资源生成也变得很少。其中也表现出我的数学语言的准确性还不够。教师是凭借语言传递信息来进行教学活动的,所以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提高信息载体——语言的功率。提高数学教师自身的语言修养,使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