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1对于“8和9的认识”,教材在编排上和前面的“6和7的认识”基本一样,不过比“6和7的认识”的要求稍微高一些。我在教学“8和9的认识”时,是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这样的思路进行设计的。
一、充分运用主题图,用好教材
对于8、9的认识,学生的脑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只是还没有足够的机会用语言表述出来,因此我充分运用主题图,给学生提供可供数数的丰富的资源,让学生数一数,说一说校园主题图中数量是8和9的物体,当学生说出,黑板上有8个大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时,我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不失时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认识了8和9之后,我安排了摆一摆、画一画,这个环节,首先,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数出8个、9个学具,在以往教学“6和7的认识”时,都是要求用数的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而对于8和9的认识,教材只要求摆出8个圆形,9个三角形,因此我设计了画一画,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表示8和9,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也很高,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在教学比较大小时,我出示 “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完点子图后,我让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注重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我在教学主题图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数量是8或9的物体。可以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外,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说一说,强化学生的感知,也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构建自然数和被数物体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 “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评价不够果断与准确;
2、教学语言还不是很贴近儿童,态度也有生硬之处;
3、学生参与活动时,教师的组织指挥不到位,没能准确地掌握“度”。
4、前后环节有重复,起伏不是很大,还不能充分体现“扶”→“放”的做法。
总之,本节课之后,我反思:如果我们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符合儿童特点的学习环境,就可以清除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屏障,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数学原型,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更重要是发展学生智力与技能,使数学学科的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
数学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2对于"8和9的认识",教材在编排上和前面的"6和7的认识"基本一样,不过比"6和7的认识"的要求稍微高一些。我在教学"8和9的认识"时,是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这样的思路进行设计的。
一、充分运用主题图,用好教材
对于8、9的认识,学生的脑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只是还没有足够的机会用语言表述出来,因此我充分运用主题图,给学生提供可供数数的丰富的资源,让学生数一数,说一说校园主题图中数量是8和9的物体,当学生说出,黑板上有8个大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时,我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不失时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认识了8和9之后,我安排了摆一摆、画一画,这个环节,首先,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数出8个、9个学具,在以往教学"6和7的认识"时,都是要求用数的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而对于8和9的认识,教材只要求摆出8个圆形,9个三角形,因此我设计了画一画,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表示8和9,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也很高,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在教学比较大小时,我出示 "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完点子图后,我让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注重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我在教学主题图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数量是8或9的物体。可以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外,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8,9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说一说,强化学生的感知,也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构建自然数和被数物体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 "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评价不够果断与准确;
2、教学语言还不是很贴近儿童,态度也有生硬之处;
3、学生参与活动时,教师的组织指挥不到位,没能准确地掌握"度"。
4、前后环节有重复,起伏不是很大,还不能充分体现"扶"→"放"的做法。
总之,本节课之后,我反思:如果我们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符合儿童特点的学习环境,就可以清除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屏障,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数学原型,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更重要是发展学生智力与技能,使数学学科的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
数学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3新一轮课改为学生创造了有价值的学习方式,强调全面评价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它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增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这些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直跟随课改脚步的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在充分使用“体验式四环节”学习模式,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我的体会是精心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使教师所编写的学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此,结合当前初中数学学科的课改精神和自身的教学实际,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谈谈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对新教材的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一、明确新课标要 ……此处隐藏19231个字……价,致使后面每个小朋友站起来都这样类似的说。可见小学生的模仿性是很强的。在教学时,一定要做到及时评价,恰当评价。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由此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不能替代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无法帮学生思考,无法代学生体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是现实的,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在"8和9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学生独立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究和讨论交流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数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 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完点子图后,我让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但是,在这一教学环节上,我没有处理好板书。我完全是按照学生的回答来板书的,没有系统性。7〈 8 9 〉8
8〈 9 8 〉7
7〈 9 9 〉7
如果当学生自己选择了两个数,并且运用〈 或 〉说出了一个式子。这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还是这两个数,你还能用另外一个符号来连结吗?这样,可能学生就会比较有序地说出,也可以从对比中发现两个数的关系。一次选择就让学生会用两种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板书也不会让人感觉很乱。
7〈 8 8 〉7
8〈 9 9 〉8
7〈 9 9 〉7
3、师生互动,关系融洽
新课程带来的其中一大变化就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课堂单一的数学知识的传授的角色,逐步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转换。本节课主要体现在多元化的生生、师生评价。如在出示直尺图后,我让学生也来当当小老师,看着直尺上的数,向其他的小朋友提几个问题。学生在互问互答完以后,我会提醒提问题的学生,"你觉得他回答的怎样?""把掌声送给××!"通过送掌声的活动,给学生以极大的鼓励,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里充满了掌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
4、几点不足和一些困惑
对于8和9,学生都已经认识,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会写。在教学完8、9的基数与序数意义后,我又独立放了单独一块内容教学8和9的写法。到底这还有没有必要教,或者放在这个地方教合不合适,还值得探讨。
另外对于评价机制,我自问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但在上课时,奖励上也有些不公平。如在做摘苹果的练习时,我是一道题奖励一个苹果,但没有考虑到题目的难易程度,有些很容易的题目,学生也是得到一个苹果,而有些很难的题目,也是一个苹果。奖励要体现公平,在一堂课上,可能还看不出什么。但长此以往,如果奖励不公平,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本来奖励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如果不公平,反而会适得其反。
数学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 18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校园里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2=5。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2=5"中"3"、"2"、"5"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2=5"意义精简为"3和2合起来是5"。
三、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层次的练习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学生的能力。
摆一摆、说一说,将摆说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
看算式,摆一摆则是对数形的结合。
说一说、填一填。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学生能够自己看图说意思、提问题、列算式。通过情境的变化,发现三道 算式中的规律,先是有经验的积累算式,再由现象观察算式,到分析算式、比较归纳。
算一算、填一填。直接写出得数,比较"2+1=3"和"1+2=3"之间的规律:加号前后交换位置的得数不变,再通过找到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给学生空间拓展能力。
送信连一连。将连线题和有序的排一排结合在一起,将得数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这部分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上黑板排序、说一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数学思想。
看一看,列算式。出现整幅综合图,让学生自己从图中找信息,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学生能够充分的说图意,列出不同形式的加法算式,说明学生不但会计算,还能通过加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突出算理。
本节课的总结关键就突出"+"的含义——合起来。在课的最后再回到导入的铺垫,用分与合的知识解决加法计算。
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我可以通过语音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调;在送信环节,学生一开始出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学生能够根据分与合的联系出现两组算式,让学生认识事物的对比过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教师自主将这一环节延后出现;在教学中还要充分注重教是为学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