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主题演讲稿

时间:2024-07-08 07:17:15
世界读书日主题演讲稿

世界读书日主题演讲稿

通过对演讲稿语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接触并使用演讲稿的人越来越多,你写演讲稿时总是没有新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读书日主题演讲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世界读书日主题演讲稿1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站在这里和系统内所有优秀的同事探讨读书的感受,分享读书的乐趣。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上善若水》。

说到读书,我很惭愧。我爱看书。但是这几年读书少了。不是我真的没时间,而是我静不下来。这次阅读活动让我重拾了阅读的快乐。我选了老子的《道德经》。有人说读书就是用别人的思维去思考。我觉得有道理。仔细读完老子,我仿佛通过他的眼睛看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宇宙、自然、社会。里面有很多哲学语言,比如:‘善如水’,‘水为万物之善而不争’,意思就是:‘水’的性格就是‘善’的境界。所谓“道是自然的”,就是要向自然界万物学习,学习“水”的“性善之德”。

水在地上流动,滋润着万物

细无声;水可以洗涤一切尘埃,同时又可以自我净化;水朴实无华,同时却又蕴含着巨大的力量,甚至可以"滴水穿石"。

我感叹"水"的智慧和力量,而我更加感叹,我生活在长江边,每天都能在"依水而生"的长江人身上,看到并亲身体会这种智慧和力量,这就是"以通为本,以江为魂"的长航文化,这就是"同舟共济,扬帆奋进"的长航精神。

在长航的大家庭里,我是一个新人,工作仅仅两年时间,但是作为新闻中心的记者,使我有了更多的机会了解和记录长江,贴近这群"依水而生"、拥有水的力量和韧性的长江儿女。我们新闻中心有一个图片纪实栏目,叫做《长航映像》,它是一个窗口,把镜头对准基层一线和普通职工,捕捉和讲述那些发生在长江上的感人故事,至今已推出了17期,我的同事们扛着摄影器材沿着长江行走,拍下了很多弥足珍贵的照片,通过这些照片,我看到了勇攀悬崖,守护灯塔的川江航道工人;我看到了在骄阳下抛洒青春和汗水的科技工作者;我看到了长江上的"活地图"。国宝引航员姚泽炎;我看到了扎根基层、开拓创新的"航标灯王"--郑启湘;当被问起,你们觉得苦吗?他们都会说的一句话就是"习惯了"。多年的工作经历,使得他们习惯了陡峭的悬崖、滚烫的甲板;习惯了江上的漂泊、颠倒的作息。但是我知道,这一声"习惯了",并不是无奈的妥协,而是职责的坚守……

曾听到办公室的老同事说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有人曾断言,内河航运是夕阳产业,当时在座有许多老同志都流下了眼泪,那是曾将沧桑、饱含深情的泪水。是的,我们曾有过低谷,也曾有过失落。但正是因为有这些长江人无言的坚守,不屈的信念,我们才披荆斩棘,迎来了春天!

世界读书日主题演讲稿2

哲人说:“一粒沙里,能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鲜花,能看出一座天堂。把无限捧在手心,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生活中平淡无奇的小事,往往包含着一些深刻的道理。比起抽象理论,她能更简单、迅速地把道理揭示,拨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的内心豁然开朗。想必大家也知道我要介绍《小故事大道理大全集》,它是霍文明写下的“佳肴”,内容非常精彩!

其中《摔倒了?爬起来!》这则故事让我记忆犹新。那是有关美国总统——林肯的故事,他的一生被忧郁所折磨,可是他却当上了总统?这是为什么呢?让人不可思议!但看了这则故事后,我明白了,这,其实很简单!因为他站起来的次数总比跌倒的次数多一次。困苦和磨难并不是魔鬼,而对于它,所表现出来的萎靡不振、颓废屈服才是最大的灾难。如果跌倒后,你总是会站起来,成功早晚属于你。《得不到,才会珍惜》也让我念念不忘。讲述了保罗在动物园做豹子的饲养员。但他喂的豹子却总没有老饲养员喂养的豹子强健高大。保罗就糊里糊涂的。老饲养员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这点与人相似,人总是认为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东西,而为了追求这个得不到的东西,人又在不断进步。”

这本书仿佛拥有无穷的魔力,将我深深地吸引过去。白纸黑字,它牵动着我的心,它是我的灵魂的筑造师,永远跳着优美的符号......

这本书,是一本飘着清桂书香的一本书,是一本漫着人生哲理的香书。一翻开,一股股书之幽香就扑入鼻中,让人疲劳顿消,恨不得立刻跳入书海中,孜孜不倦地、细细地品味那迷人的“老师”。

这本书的故事,妙趣横生,又富含着深刻的生活内涵和无穷的人生智慧,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扇虚掩的门,从门缝中透出的那一束束微光,可以引领我们进入另外一个世界,甚至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阅读这些故事时,能让我在被感动之余,获得人生经验和教训。然而这些,都能使我的意志更强,使我的人格越发健全......她是我迷失时的灯塔,是我春风得意的镇定剂,是我黑暗中的光明,是我迷茫时的启蒙老师,是爱的起跑线......是它,引导我把握人生,顺利、快速地走向人生的幸福道路和成功的山峰。明智而从容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问题,它时时点燃我内心深处的火花,时时记起我思想的震荡,引导我拨开理论的迷雾,明确正确的方向,找到属于我自己的好答案。我还可以从这本书中学到如何调整生命的航道。从这本书中得到顿悟,体验到英雄所见略同的快感,见到包滚的灵感。最后,也希望在这本书中所学到的一个个深刻的道理,能够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获得持续拼搏的的力量,升华我的人生目标,提高我的人生境界!当然,这样看书也只是跑马观花,真正的看书也不应该缺乏日积月累,因为最强的记忆也莫过于最淡的墨水。

一个爱读书的人,趴在书籍上,就像一个饥饿的人,趴在面包上。

这就是我漫游书海后的感觉!书能让人心平气和,拥有无穷的力量,获得美的享受,感到心灵的慰藉。让我们在书海里继续挖掘宝藏吧!它如泉水一般,挖得越深,泉水就越清,书中的知识知道的越多,你的脑筋也就越来越聪明。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一起加入到读书的行动中陶醉吧,漫游吧!因为世界就在这里。

世界读书日主题演讲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初18班的。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伴成长”。

同学们知道吗?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读书日。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不管你是年老还是年轻,不管你是贫困还是富裕,不管你是得病世界读书日还是健康,都能享受浏览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培根曾说:“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宋真宗也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如果说,食品满足了人们的身体需要,那末书则满足了人类的精神需求。畅游在书中,我们可以体会不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可以不跨1步就可以周游世界,可以纵观人世百态……闲暇时,拿起1本书来充实自己;失意时,读1本书来取得心灵的慰藉。书,亦师亦友,伴我们成长。

对师大1 ……此处隐藏8994个字……,绝大部分地方都在平淡中度过。

不仅如此,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作的抽样调查,5年来中国国民的读书率持续走低,有读书习惯的人仅占5%,有近半国人基本不读书。这已是几年前的统计了。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走高,而国人阅读率却持续走低。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有人说现在生活节奏太快,没时间读书,真的如此吗?公务员朝九晚五,抽点读书的时间应该是有的,但恰恰是公务员,业余时间最忙,业余时间忙什么呢?看一看大街小巷越开越多的餐饮娱乐中心洗脚城,也就知道答案了。

公务员公务繁忙,没有时间读书。其他阶层怎么样?商人忙赚钱,学生忙考试;市民忙打牌;工人忙做工,农民忙种田。看来,真正有闲读书的人还真不多。

教师应该属于读书阶层了。但以我的视野所及,除了专业考试业务进修,当下教师喜欢读书的也所剩无几了。以我自己为例,我算得上是一个喜欢读书的教师了。每年买书的开销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但最近几年真正用于读书的时间并不多。上网的时间反而大大超过读书时间了,虽然网上一样可以看书。但我以为,真正的好书是不适宜于在网上阅读的。网上的东西多而杂,速度也快。而真正的好书是需要慢慢品味的。

读书最好在图书馆,但现在的城市愈来愈现代化,而图书馆却愈来愈破旧,图书也愈来愈少了。以我居住的重庆为例,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还刚刚破土动工。重庆图书馆在两路口的山坡上,在周围的高大建设群的俯视下,是那样的不起眼。而我所在的江北区图书馆,连根都被拔掉了。为了迎合开发商开发的需要,把原图书馆的土地买了,用来建造商厦,只在商厦中保留了两层用来作图书馆。

商厦中的图书馆还叫图书馆吗?而原来的江北图书馆曾给了我多少心灵的抚慰啊!而此地现在成了江北商圈人气最旺的地区,在繁华与喧嚣声中又到哪里去寻觅我心中的读书静地呢?图书馆对热爱读书的人的感情是无法言说的,这正如英国作家毛姆所说:“如果你在图书馆待上一天,不管这座图书馆有多小,当你面对着人类积累下来的无穷智慧,你的心中只会满怀敬畏,甚至会夹杂着淡淡的悲哀。”

弗·培根说:“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正因如此,所有发达国家不论高层还是平民,都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即使在网络高度发达的美国,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持卡人数仍高达1.48亿,即每两个美国人就有一人持有读者证;据统计,美国国民去公共图书馆的人次数是观看足球、篮球、棒球、曲棍球合计总人次数的5倍多。

俄国人之酷爱读书举世闻名,在莫斯科的地铁上,随时可见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在专心捧读。并且,这些捧读者中读的都是大部头的托翁、陀翁等苏俄大师的名著。

日本人爱读书也是举世公认,在日本的电车、巴士上,无论是衣冠楚楚的上班族还是身穿校服的学子,差不多都在专心看书。

反观我国,无论城乡,到处可闻的不是读书声,而是麻将声。一个全民打麻将的民族是将要崛起中的民族吗?

又一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了,读书日顾名思义就是要引导人们自觉读书,并养成读书的习惯。读书不仅仅是提高个人修养和健全人格的事,而应是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修养的大事。为了我们自己的人格完善,更为了我们的国家民族,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读那么几页书吧!

世界读书日主题演讲稿1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自己成长为一棵树”。

“我坐在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蹑手蹑脚地起身去厕所。座位离厕所比较远,我穿过很多排座位,吃惊地发现,我同时穿过了很多排ipad——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旅居上海的印度工程师孟莎美在他的文章《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中如斯写到。

的确,读书少,不读书,已然成为当下中国人的通病。然而,中国人不爱读书的源头恐怕要追溯到他的学生时代。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获取人文素养,培育科学精神;如果阅读量过低,无法形成应有的教养,也很难有丰富的思维。成年人精神修养和思维方面的差异,源头往往可上溯至少年时代的趣味。很多人在误入歧路之后,痛感早年学习过于功利,失去了最佳阅读时机。中学时代,能读一批好书,与伟大的灵魂对话,学会独立思考,打好精神底色,即使未来人生之路坎坷不平,但因青少年时代打好了“底子”,他克服困难的能力会超越一般人。人生有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这一时期该读的书,这是成长的必需营养,不能指望“这些书我以后再读”,如同树木生长,如果误了“时”,注定难以壮实。

可是这个“时”又是谁来帮你定呢?阅读作为一种生命方式,是“个人”追求;只有“个人”才能完成阅读,只有“个人”才能在阅读过程中思考,青少年只有通过个人的自觉阅读和独立思考,才可能进入澄明之境,成为有智慧的精神愉悦的人;而被动的集体的功利性阅读,一哄而起,一哄而散,有动静而无实效。

然而阅读的兴趣绝非生而有之,曾有一个学生在他的作文中有过这样真实地描述:“第一次啃完了司汤达的《红与黑》,十分困惑主人公于连的行为,总是绕不明白为何会是这样……对其中的诸多情节仍是一头雾水,但第一次读完大部头的小说名著却给我莫大的激励。而后,开始读《平凡的世界》明了平凡的平凡乃是生活之真之本之源;读《穆斯林的葬礼》深知宗教观念与真挚情感的错综复杂;读张承志对《黑骏马》的歌唱,追寻一种精神和灵性;读村上春树的现代情感让我反思现实的庸俗 ……从此坠入文字渊源一发不可收拾……”可见,阅读必然要经历一个从浅趣到深趣,从懵懂到通透的过程。

在阅读文明教育中长大的学生,自幼接触美好的故事,广泛的阅读滋养了好奇心和想象力,他们总是能睁大眼睛观察世界,对新鲜事物怀着惊喜,并逐渐获得“境界”。

在鼓励学生阅读的时候,教师也应积极加入到阅读的队伍中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教师宽阔宏大的知识背景让他们的教学有很高的立足点,有不同一般的视野,有不同的方法,思想在飞翔,灵魂在歌唱,学生受到的启示是无尽的。曾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那位平凡的历史教师说的那句话至今让我难忘,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教师的水平从哪里来?苏霍姆林斯基给出了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我们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中,应付面对一切便可游刃有余,而不会将工作当成一种负担。

摩罗在与南京师大附中同学谈文学时说“我以前总是指着现实说这棵树长歪了,天天说来说去这棵树依然是歪的。后来我明白了,我们应该默默地种植一棵直着长的树,在读书中,天天浇水,天天呵护。这棵直树长大了,那棵歪树也就不存在了。”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读书让自己成长为一棵高大笔直的树。

《世界读书日主题演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